回到CS¶
最近三个月实在是发生了太多的事情。
7月份我满怀信心去了交大夏令营。但是到了交大非常失望。我一个人拎着箱子,从虹桥站转了三次地铁才到交大闵行校区。这里很偏僻,2km开外才有一家KFC和一家食其家。大门出去都是一些苍蝇馆子。这当然不算什么,毕竟我是来学知识的。到了宾馆——宾馆当然是提前自己定好的,学校绝对不会关心你住哪里的啦——急急忙忙赶去报到。会议室里坐着两个研究生,都在玩手机。我敲了门,其中一个人漫不经心地抬起头,另一个人还是在玩手机。这当然也不算什么,只是让人很不爽。
报到完了之后当天也没什么事情了,我就吃完晚饭自己在学校里面逛。我特地到研究生宿舍去看了下,因为听说交大研究生是两人间,但是我很快发现都是三个人住一间。马上上网查,发现好像去年开始交大就强行把两人间改成了三人间。我又问了几个交大的朋友,发现确实是这样。我突然就有点不想来了。笔试面试都佛了。
回来之后,已经预料到交大不可能过了,于是开始准备GRE。
2018/9/23
距离上次写这些已经过了很久很久了。但是今天突然又想写点东西,觉得这个经历真是很宝贵啊,特别是好像周围大家都拿保研做退路、尽量出国,我正好反过来……
接着上次说吧。GRE真是非常难啊。其实我5月份已经考过一次了,但是真实裸考,不过写作居然非常神秘地拿了4.0,我自己都不敢相信。所以我想9月这次应该不会运气这么好了吧(结果还是4.0嘻嘻)。家里没有GRE培训,只能跑到城里报了一个GRE培训。真是非常贵啊。8月份一开始就开始上课,总共上10天。
于是我每天就早上6点起来,做一个小时大巴到城里再转地铁到培训班;下午再大巴回家。那我为什么不住宾馆呢……算下来太贵了,比每天折腾贵好多。培训班怎什么说呢,感觉给我的帮助比较有限。我发觉到最后,其实自己真正的瓶颈不在于什么阅读技巧、奇技淫巧,在于词汇量,真实硬伤。然后我就去下载了个app,天哪3000个单词,每天翻来覆去500个单词,第二天忘记三分之二,再翻来覆去复习。真的是非常想吐槽英语的构词啊,不说什么词性变换不规律了、读音和拼写没关系,单说同义词,是真的多啊。我记得整理了一个难懂的这个意思的同义词,好像有20个,什么elusive、inscrutable、elliptical。
就这样每天折腾,折腾了一个月,期间交大的排名也下来了,果然没过。
这一个月里,有时候背单词实在是累了,会想未来怎么办,出国花费这么大,怎么才能回本。这时候其实还根本没有想过放弃模电(虽然CMOS等等课程让我已经非常难受了),真正让我萌生放弃的事情是八月末的一次ic设计比赛,我觉得我实在是对模电没有耐心了。
我们选的做锁相环的题目,因为当时3月份还没有开始上的CMOS第二学期的课程里会讲到锁相环的内容,结果这一章只讲了一节课就讲完了。无奈我们去找老师,希望能给一些指导,但是整个学院都没有老师专门做锁相环,老师们也不会。只好开始自己探索。数字部分我很快就搞定了,没写verilog,完全就是从反向器开始手动搭起来的计数器、D触发器(期间朋友还发现以前verilog课上重点讲过的一个双反馈环异步复位D触发器其实并不能真正异步复位)。但是模拟部分真是一点也做不出来。首先是那个电压控制振荡器,频率范围spec简直就是在暗示你要用双VCO。好吧总算玄学调参搞定了,分频器又出问题了。这个45nm工艺除了反向器能工作在40GHz(当然波形已经畸变成不知道什么样子了),其他的一切逻辑门都会失效。怎么办,好像要用模拟分频器了。调查发现有什么CML分频器,还有什么利用非线性谐波的分频器。于是到最后决赛我们都始终没有搞定这件事情。
期间还有一件事情非常搞笑。我们发现加了带隙基准源之后输出突然开始不对了、开始超高频振荡了。找了几天死活都没有找到问题。最后竟然发现带隙基准自己振荡起来了……简直是闻所未闻,从来没有想到这个居然都可以振荡起来。
于是我就在想,为什么学了这么久,又是信号与系统又是量子力学又是两个学期的CMOS模电,我还是什么都做不出来呢。这些课我都拿了90分以上,学的也很认真(吧),为什么我就什么都做不出呢。我突然觉得非常没有成就感,开始怀疑起了自己选择模电的动机。那我两年前为什么会觉得以后做模电很不错呢?
- 越老越吃香
- 门槛高
- 可能还有点神秘、有点新鲜
现在觉得自己真是naive。首先越老越吃香,我不敢说对还是错,我还没老,而且其实没法比较,因为中国第一代程序员和第一代模电工程师好像都还没老;但是我想年轻的时候是最需要钱的时候,如果到老了再开始吃香,好像意义并不是很大。再次是门槛高,好处是做的久了、经验足了之后,不容易被新人替代,这样自己就能做到无可替代;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想,门槛高好像也不是一件好事,说明流动性差,万一以后公司倒闭了都找不到下家。第三条完全就是给自己脑补的,试图说服自己模电是个经济回报高、同时可能还是个很有趣的、不是那么痛苦的领域。
后来继续想下去发现,仿真结果对了其实只是第一步啊,你还要流片再卖出去才能赚钱。那么这里问题又来了,流片一次费用这么高,谁玩得起呢?当然只有大公司、国家队。所以不光是模电,整个半导体行业好像都不是那么容易创业成功的,因为花费太高了,根本玩不起。万一流片出来失败了,直接倒闭。这样的行业风险这么高,回报怎么样呢?好像也不是特别高,因为你不仅芯片要能正常工作、还要价格低,打败巨头根本不容易。这样一看,半导体行业妥妥的一个传统制造业,很难吸引投资。当然我没打算创业,但是一个行业有活力,对从业者来说是好事情。
我突然慌张起来,因为这两年我看上去每天都过得很充实,但是没有做出让自己很骄傲、很兴奋的事情;认识的很多计科的同学,又是做编译器、做OS、做深度学习、做流水线,每一件事情都是实实在在的实践、锻炼,而我连三级运放都做不出来。我到底学了些什么。
不能再骗自己了。
2018/11/28
发现自己前天讲的话很没头绪。自己写的时候也有一种千言万语说不出的感觉。我想今天最后再写点感想,然后终结此篇,走向明天吧。
我对ic专业失望的根源可能是成就感。ic专业看起来很炫酷,又是量子力学,又是半导体物理,又是CMOS模拟集成电路,可能会把你绕晕,但没有把我绕晕,因为我当时坚信,如果我坚持学懂学透,我一定能做出很有意思的东西出来。
可惜无奈,ic是个反馈环特别特别长的东西,很难及时给学习中的我积极的正反馈。所以我学到现在学了一堆听上去炫酷的课,连一个最简单的三级运放都造不出来,我是说原理图。流片就更不可能了,流片本来就是很贵的,新的工艺一次上千万,旧的工艺最便宜最便宜一次也要上万,学院是不可能花这么大的代价来培养本科生的。所以我非常迷茫、非常无助,根本不知道自己学的东西,离真正的产品还有多远。
另外一边,计科的朋友学完编译器,就能写出真的编译器,学完真的操作系统,就能写操作系统,学完深度学习,就能真的解决手写识别之类的现实问题,代码打出来跑一下就能知道结果。这种及时的反馈能不断激发我的兴趣,让我一直玩下去。
而我这里,费了好大的力气,画了一个放大器,配好了晶体管参数,它能干什么呢,它永远只是一个活在仿真器里的电路。如果学院足够有钱,让这个电路变成了芯片上的电路,这样它终于活在现实里了,于是我去测试,测试下来,它有可能是废渣,意味着学院的大笔经费全部泡汤,有可能是真的能工作的电路,这样我心里会暗中窃喜,但是再一想,它终究只是个放大器,除了放大什么都做不了,我再怎么测它,它还是只能是一个放大器。
现实中,我只做出过活在仿真器里的电路,从来没有做过活在现实里的电路。我做过电阻,设计过pascal曲线形状的电阻,没有被老师同意,理由是图形太复杂,学校的设备做不出来,最后我做了老师钦定的电阻,测完就扔掉了。
我有点累了,不想再想这件事了。如果可能,我想从大一CS新生重新来过。
不会再更新了。
2018/11/30